藝術家:羅斯科年份:1968材質:Oil on paper mounted on canvas尺寸:83.8 x 65.4 CM類別:作品 | 繪畫
偉大的美國抽象主義畫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生于俄國,他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移居到美國,最開始在紐約藝術學生聯(lián)合學院學習,師從于馬克斯·韋伯。他最初的藝術是現(xiàn)實主義的,后嘗試過表現(xiàn)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的方法。以后,他逐漸拋棄具體的形式,于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繪畫風格。
cz型離心泵技術參數(shù)
吃什么肌肉會泵感
在諸多西方現(xiàn)代藝術史乃至美國現(xiàn)代藝術史的著述中,馬克·羅斯科比起同時代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家波洛克、德.庫寧、紐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評價似乎僅僅是一個陪襯角色,而在中國藝術界的影響,也只有極少從事抽象藝術的畫家才把他奉為大師。這種現(xiàn)象如同命運,很難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過,據(jù)研究資料表明,美國著名批評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評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國本土風格的現(xiàn)代主義藝術,在羅斯科的話語中并不完全認同,而且始終懷疑這種命名的真實性,盡管他在生前也從中分享到名聲和利益。藝術運動的定義往往是預設的、模糊的,它無法確切展現(xiàn)該運動中思想最深刻的藝術家,即使它成功地闡釋了其他人。
嚴格說來,馬克·羅斯科的大師地位的確立是1990年代之后的事情,可以說兩個書寫事件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其一是杰姆斯.B·布魯斯林(Jemese.B.Breslin)《羅斯科傳》(1993),這部近600頁的傳記,以翔實的個人資料、調查訪問和評論性的敘述,呈現(xiàn)了羅斯科的藝術和生命;表現(xiàn)出他自由主義個性中復雜的緊張、矛盾和沖突;解釋了他的生活和作品形式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力量;顯示生活如何影響作品,以及作品又如何影響生活;為藝術界提供了一種觀看和思考羅斯科作品的高度專業(yè)的全景式闡釋,有力超越了羅斯科以往那種反叛且自毀的天才象征。其二是羅斯科的理論著作《藝術哲學:藝術家的真實》于2004年在耶魯大學出版,他的兒子克里斯托弗.馬克·羅斯科在該書序言中強調,它不是馬克·羅斯科作品的指南。然而此書無疑可以充當開啟羅斯科藝術神秘之門的鑰匙,這是由于羅斯科在抽象轉向之前的1940年和1941年,完全停止了過去那種超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繪畫創(chuàng)作,他潛心研讀神話、哲學和文學,并持續(xù)自己的理論寫作,盡管本書不是他自身創(chuàng)作理念和作品意義的具體解釋,但它深刻預表了其藝術理想,書中所批判的流行主義、物質主義也正是導致先鋒藝術潰敗的致命根源。正如分析哲學家阿瑟·丹托(Arthur C.Danto)在《藝術的終結》所論斷的那樣,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后歷史的藝術時期,對藝術不斷自我革命的需求已經消失。后歷史的藝術氛圍會讓藝術轉向人性的目的。當代藝術進入一個更穩(wěn)定、更幸福的藝術努力時期,在這個時期。藝術永遠對之回應的那些基本需要或許會再次相聚。可以說,馬克·羅斯科的藝術哲學思想“回應”的“基本需要”,也正是藝術永恒而充滿悲劇性的精神所在。
藝術市場從來不是一個正面參照系,但卻從外在性的慣例印證了它因為新奇事物的錯覺而興旺發(fā)達,印證了資本主義本質上的虛無和貪婪,它需要不斷把先鋒藝術的象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目標不是別的,而是循環(huán)地延續(xù)資本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