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chuàng)作暨紹興論壇”隨感
前不久,在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chuàng)作暨紹興論壇”系列活動中展出的“文墨同輝——歷代經(jīng)典法書中的翰墨文章”和“我書我心——當代書家的文本表現(xiàn)”兩個展覽可視為一個整體。筆者參觀兩個展覽,舉目所及,似乎聽到了策展者“書法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吶喊,看到了修正書法觀念的堅定努力。
改革開放至今,書法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時期,這個時期不是簡單的延續(xù),也不是粗放的“克隆”
,而是在中國一個獨特的歷史時期的掙扎與突圍。40年來,書法發(fā)展所面對的障礙、問題前所未有。比如,適合書法藝術發(fā)展的文化語境已經(jīng)改變,書法藝術發(fā)展空間日漸逼仄,書法藝術所要求的修養(yǎng)難以在當代人身上找到……
1980年的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讓我們念念不忘。那是一場對書法藝術“正名”的展覽,是全社會正確認識書法的開始,也是把書法藝術發(fā)展納入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體現(xiàn)。展覽上,我們看到了郭沫若、茅盾、沈尹默、趙樸初、于省吾、豐子愷、費新我、林散之、潘天壽、啟功、沙曼翁、蕭嫻等人的書法作品。此時,這些學識淵博、藝術修養(yǎng)豐厚的人早已把促進當代書法發(fā)展的任務交給了后人。
面對中國書法新的“十年”
,我們要有所總結(jié)、有所規(guī)劃,目的只為突破局限,尋找發(fā)展的路徑,恢復書法的本來地位?!拔哪x——歷代經(jīng)典法書中的翰墨文章”展覽的關鍵詞是“翰墨文章”
。書法是綜合藝術,其靈魂是文學,當文學不在場時,書法也是不完整的。書法審美心理學告訴我們:審美主體與書法客體的關系不是外在的關聯(lián),而是內(nèi)在的互動;不是審美主體的一家之言,而是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書法審美對書法作品的要求是:書寫性作為外在表達,是審美主體的第一觀感,到這里審美過程沒有完成,它要接續(xù)筆墨所展現(xiàn)的文辭,即深刻、典雅,盡覽人生況味,如此才是書法審美的最高境界。
國外水泵排名
忽略“翰墨文章”是時代浮躁使然;是書法家自身修養(yǎng)的不足;也是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而回到原點也是為了找到準確的起點?!拔哪x——歷代經(jīng)典法書中的翰墨文章”展覽中呈現(xiàn)了當代96位中青年書法家對經(jīng)典書法作品的臨寫。其實,我們眼中的經(jīng)典書法,就是手札、詩文墨箋等實用性物品。初始時期,這些精湛的筆墨所傳達的思想意識、生命情感、世俗渴求,鋪陳了中華民族的真實生活。隨著時間流逝,這些散發(fā)著人文光輝的墨跡逐漸凸顯出滋潤人心、陶冶性情的審美力量。精心臨寫,體會先賢提按時的從容;認真閱讀,領會文辭的清峻、深邃;逐漸明白杰出的書法是如何書寫出來的,直抵人心的書法具有怎樣的形態(tài),書法家在文學修養(yǎng)與情緒導向之下迸發(fā)出的藝術感染力又何以經(jīng)久不衰。
以虔誠的心態(tài)向先賢致敬,在領悟筆法、體會章法后,我們可能會遺憾。因為這些偉大的書法作品屬于歷史,我們沒有能力延續(xù)其形態(tài)。的確,當代書法重視筆墨,如此醉心筆法墨法的當代書法,成為一個飄渺的圖形,被質(zhì)疑的理由顯得很充分。
泵站一體化地埋水箱
“我書我心——當代書家的文本表現(xiàn)”展覽中的96位書法家,其步伐顯得沉重而堅定。他們離開臨寫的案頭,埋首寫作自己的文章?!拔視倚摹弊屓松w驗、哲學思辨、社會認知、生活感悟一一付諸筆端。“我書我心”的重要性在于讓我們有了文心,這顆起于屈原、宋玉、賈誼、庾信、陸機、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歸有光、張岱、馮夢龍、關漢卿、曹雪芹、蒲松齡、康有為、梁啟超、胡適、魯迅等人的文心;是人類文明的燈塔,是人們對苦難的體察、對光明的追求;是我們的良知和教養(yǎng);也是筆墨與文章為一體的審美規(guī)范。
“文墨同輝——歷代經(jīng)典法書中的翰墨文章”是對書法史的旁注。從當代書法家臨寫的作品中,我們知道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需要具備的要素:一是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二是技術表達;三是人格魅力。我們以此標準審視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會發(fā)現(xiàn),除了技術表達具有清晰的表象外,其余兩條均難有依托。呆板的書法作品除了字形、章法可以別出心裁外,文辭的張力、思想的意義、修養(yǎng)與人格等要素都無從感知。胡適把文言文看作“死語言”
,我把這種書法看成“死書法”
真空泵的類型
。理由在于,用大量同質(zhì)化筆墨抄寫同一篇詩文,當缺少思想深度、藝術感染力、人格魅力時,就喪失了個性的軀殼,書法作品儼然成為了手工藝品。
超越就必須突圍,突圍就必然會有犧牲和舍棄。就像落滿塵埃的心靈亟待清理。這是“我書我心——當代書家的文本表現(xiàn)”展覽讓我深思和激動的因由。
作為“紹興論壇”活動之一的“從源流時代到十二屆國展”研討會可謂高潮迭起。老中青書法理論家、評論家登臺亮相。葉培貴主持的“展場與立場”直指書法創(chuàng)作的實際問題;邱振中主持的“視角與視野”深入書法美學;叢文俊主持的“縱橫的維度”偏重書法文化;陳振濂主持的“思辨與追問”貼近書法現(xiàn)實,尖銳而復雜。
從古至今,從創(chuàng)作到理論,從文人到書法家,從國內(nèi)到國外,許多看似奇怪的問題接踵而至。比如,劉洪彪的“草書盛世說”引起青年學者的質(zhì)疑,書法式微下又何來“草書盛世”
?意大利漢學家畢羅的中國書法國際化理論,劉恒的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論,朱培爾的書法展的制度設計觀念,白謙慎的“6
G時代”的書法,引人關注。當陳振濂問書法家,在宣紙上抄寫字典有沒有書卷氣時,居然得到了“有”的回答,我因此很震驚。李一以詩人的身份強調(diào)詩歌對書法的重要作用,感嘆作詩比寫字要難。叢文俊對書法線條的不屑和對點畫的肯定,令眾人側(cè)目。
論壇觀念碰撞,言語交鋒。在理論家之間,在理論家與書法家之間,對于書法的創(chuàng)作、欣賞、觀念、文化等諸多問題坦誠相見、和而不同。但無人對書法的人格魅力問題發(fā)問令我感到奇怪。因為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人格魅力極其重要?!耙酝豸酥疄橹行牡臍v代法書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若不去觸摸書法人格魅力等問題會削弱論壇的理論深度?!拔哪x——歷代經(jīng)典法書中的翰墨文章”所臨寫的作品,以人格魅力取勝的比比皆是,比如《蘭亭序》
《祭侄文稿》《爭座位帖》《自書詩帖》
《舟次吳江詩冊》等,筆墨以外,作者的學養(yǎng)、豐富的人生體驗、思想感情以及對世間萬物的感喟,余音繞梁,難以釋懷。
人格魅力的缺少,是書法作品同質(zhì)化、標識度弱化的原因,也是書法個性模糊、感染力不強的原因。即便在“競技書法”時代或是“展廳書法”時代,我們也不能停止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人格魅力的要求和培養(yǎng)。“我書我心”是人格魅力得以體現(xiàn)的基礎,其倡導善良與正義、深入生活、勤奮讀書、辨別是非、激濁揚清就能讓書法藝術的生命光芒普照大地。
[胰島素泵怎么用][蠕動泵模型][魚缸過濾泵大小選擇]